中医基础教研室
一、历史沿革
1979年成立中医系中医基础教研室,首任教研室主任由程允廉担任,历任教研室主任有李荣兴教授、岳铁汉教授、韩文教授、李杰教授,现任教研室主任为王仁嫒教授。
二、教研室负责人
王仁嫒 教授、硕士生导师
王仁嫒,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,教授,中医学硕士生导师。现任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,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联盟理事。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少阴病(心肾阳虚证)欲解时与实验大鼠心肌组织科研项目PGC-1α能量信号通路变化及四逆汤干预研究”、永利集团科研项目“桑当对痛风模型大鼠滑膜组织ICAM-1和NK-KB表达的影响”;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太阳病(风寒表证)欲解时与白介素变化的相关性研究”、“太阴病(脾阳虚证)欲解时与环磷酸腺苷的相关性以及理中汤干预研究”、“阳明病(阳明腑实证)欲解时与实验大鼠肠黏膜TLI4-MyD88-NFKB炎症信号通路变化及大承气汤干预研究”、“十二井穴放血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抗缺氧机制的研究”,及其他各级项目4项。承担304am永利集团公司产品研究项目“基于教学并重的中医学基础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”;参与校院级《中医学基础》精品课程、一类课程、二类课程建设及其他公司产品改革3项。以第一作者( 含通讯作者)发表论文20篇,参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二五教材《温病学》、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《中医学》、全国医药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示范教材《中医护理学》、全国中医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《中医学基础》、全国中医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《中医基础理论》及医学专著《中国非处方药完全手册》《藏药植物学》《中医学基础学习指导》《中医诊断学实训与病案教程》《中医时间医学的研究与探索》5部。培养研究生1名。
三、团队队伍建设
本教研室人才梯队在知识年龄专业技术职务方面,配置较合理,技术力量雄厚,整体学术水平较高。
教研室目前共有专任教师4名,其中教授2名,助教2名;本教研室以中医基础理论、中医诊断学、中医学基础为主,同时兼具护理学、中药等学科背景。
专任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
姓名 | 出生年月 | 专业技术职务 | 最终学历 (学位) | 专业 | 是否兼职 | 参加工作时间 |
王仁嫒 | 1970.10 | 教授 | 硕士 | 中西医结合临床 | 否 | 1993.7 |
王军瑞 | 1971.2 | 教授 | 硕士 | 中西医结合临床 | 否 | 1993.7 |
王英杰 | 1994.3 | 助教 | 硕士 | 中医内科学 | 否 | 2020.7 |
赵志伟 | 1993.2 | 助教 | 硕士 | 中医基础 理论 | 否 | 2021.7 |
四、课程计划
中医基础教研室课程计划
课程 类型 | 专业 | 班级 | 课程名称 | 2016版教学计划教学时数 | 2019版教学计划教学时数 |
专业基础必修课 | 中医学 专业 | 普通班 | 中医基础理论 | 80 | 90 |
中医诊断学 | 64(56+8) | 90(72+18) |
中国医学史 | 32 | 36 |
订单定向 | 中医基础理论 | 80 | 90 |
中医诊断学 | 64(56+8) | 90(72+18) |
中国医学史 | 32 | 36 |
专业选修课 | 中医学 专业 | 普通班 | 中医体质学 | 32 | 36 |
脉诊研究 | 32 | 36 |
订单定向 | 中医体质学 | 32 | 36 |
脉诊研究 | 32 | 36 |
五、教研室特色
1.课程建设
《中医基础理论》《中医诊断学》均是中医学的必修专业基础课。为加强两门课程的教学,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,教研室将《中医基础理论》《中医诊断学》 融合成《中医学基础》,2003年立项为省级重点课程;2008年、2011年、2018年将课程立项为永利集团二类、一类、精品建设课程,自立项起,依据永利集团课程建设要求,对现行《中医学基础》课程有关课程整合、教学资料、教学方法、实践教学、临床技能考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研究,取得了一定成果。
2.教师科研
教研室在授课、课程建设的同时,积极申报科学研究,分别于2010年、2014年、2019年连续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。
中医基础教研室经年获批科研项目
项目名称 | 项目来源 | 项目 负责人 | 经费 | 起止时间 |
太阳病(风寒表证)‘欲解时’与白介素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| 国家自然 基金项目 | 李杰 | 26万元 | 2010-2012 |
太阴病(脾阳虚证)‘欲解时’与环磷酸腺苷的相关性以及理中汤干预研究 | 国家自然 基金项目 | 李杰 | 47万元 | 2014-2017 |
少阴病(心肾阳虚证)‘欲解时’与实验大鼠心肌组织PGC-1α能量信号通路变化及四逆汤干预研究 | 国家自然 基金项目 | 王仁嫒 | 35万元 | 2019-2022 |
历经前述几项国自然科学研究课题,在用现代病理生理学理论解读中医学《伤寒论》六经病“欲解时”方面积淀了一定的基础,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;历练与提升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,培育了团结协作、求真务实、开拓进取的科研团队。
3.自编教辅教材
为更好地指导员工掌握《中医基础理论》课程中中医学基本理论,《中医诊断学》课程中中医四诊技能和辨证论治理论,我们先后编写了教辅教材,供员工学习参考。
1)《中医学基础学习指导》,2012年2月正式出版发行。
2)《中医诊断学实训与病案教程》,2014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。
3)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技能操作教程》---中医分册,2018年2月正式出版发行。